骨折住院,出院后体内钢板断裂,近日,蚌埠市蚌山区人民法院调结一起医疗损害纠纷案件。
2010年3月12日18时,在交通事故中受伤的原告李某,被120送至五河县某医院就诊,当晚被诊断为右股骨骨折,第二天转入蚌埠市A医院处治疗,后被A医院诊断为右股骨骨干粉碎性骨折,需进行右股骨干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并于3月17日实施了手术。在住院治疗半月后,李某于4月5日出院,6月24日到A医院复查,被告之,右侧股骨骨折端对位对线良好,有轻度成角改变(即钢板断裂),8月9日二次CR诊断,报告结果为右股骨中段钢板螺钉内固定,钢板中部上下段形态不同,轻度成角,中间螺钉松动。后在保守治疗状态下,李某在蚌埠市A医院处又住院两个月,于2010年9月2日到安徽省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复查就诊,该院于2010年9月15日对李某再次进行手术,取出断裂钢板并重新进行髓内钉固定术加取髂骨植骨术,共花费医疗费30456元。据此,李某认为A医院在医治原告过程中存在过错行为。故诉讼来院,请求判令:蚌埠市A医院赔偿原告二次手术的医疗费、误工费、残疾赔偿金、精神抚慰金等各项费用合计11万余元。
蚌山区法院在审理中,对李某的伤情进行了委托鉴定,鉴定方意见为:1、根据现有材料,蚌埠市A医院对李某诊断明确,采取右股骨干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术式可行;但术后未予外固定处理,存在不足之处,出院时院方未再强调在一定时间内避免负重行走等注意事项,也未正规指导患方如何进行功能训练,存在瑕疵;钢板断裂后院方未能告知患方处理方案的选择,采取夹板固定效果不佳、未及时告知需手术治疗,存在诊疗过失。2、现有材料缺乏客观证据证明李某钢板断裂系院方诊疗行为所致。经调解,双方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蚌埠市A医院一次性给付李某人民币28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