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法院工作理念有创新,注重化解矛盾、和谐审理,这些在便民、利民上的好措施好做法,应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蚌山区委书记、区人大常委会主任王长双在法院的相关材料上欣然提笔批示。
司法为民,重在实践、贵在落实。2012年,安徽省蚌埠市蚌山区人民法院把“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工作主题体现在立案、审理、执行、普法等各环节中,落实在司法爱民的言行中,司法为民的“好声音”由此被频频唱响。
诉前调解化民忧
一滴滴,一声声,听雨到天明。每逢下雨,家住蚌山区某小区六楼的王二姨总是彻夜难眠。
“找楼上吧,又张不开口,不找吧,又睡不好觉,这么点事,起诉吧,又怕在邻里中印象不好。”王二姨为此很是纠结,最终决定到法院咨询一下。
在居委会副主任陪同下,曹胜立即随同王二姨到其社区。通过现场察看,曹胜提出,薛家在王家雨搭上面加粘一层玻璃钢板,这样既能隔音,价格也低。薛老汉接受了法官的建议。邻里二人相视一笑,隔阂全消。
案未审,事已了。类似王二姨案这样通过诉前非诉程序调结的案例,蚌山法院去年共办结316件。该院积极完善诉讼与非诉讼相衔接的矛盾纠纷解决机制,形成化解矛盾合力,去年一审刑事附带民事案件调解率90.4%,一审民事案件调解撤诉率为65%,商事案件调解撤诉率为85.78%。
车载法庭上门来
“开庭日期不变,就到你们敬老院!”随着开庭日期的临近,80高龄且行动不变的周老汉一直为怎么去参加庭审犯愁,蚌山法院的一个电话令80岁的周老汉顿时释怀。
“就像你们说的,应该给我表叔的钱,我不能装孬。”
“多年的家窝子事,你们几个小鬼很快就解决了,作为一个老党员,我心服口服!” 83岁的王老汉表叔拿到调解协议后赞许道。
王老汉和周老汉是表叔侄关系,王老汉于三年前接到蚌埠某公司的工程后,即找被告周老汉合伙负责工地的施工管理。2011年工程完工后,双方就工程收益款项产生纠纷,王老汉诉至法院,要求平均分割合伙款项。
这起化解在家门口的纠纷,得益于蚌山法院的巡回审判机制。蚌山区人民法以化解社会矛盾为主线,突出转变办案模式,在巡回审判的基础上,将法庭搬到了巡回审判车上,建立了“车载法庭”,充分发挥车载法庭灵活、机动、方便、快捷等特点,把巡回审判的触角延伸到了田间地头、胡同小巷。
据悉,该院共以“上门开庭”、“车载法庭”等形式大力推广巡回审判,去年共巡回审判案件258件,就近化解矛盾纠纷377件。
集约执行快兑现
“快愁死了,官司赢了,房子还是拿不到。”2012年12月底,驻蚌军官王某与蚌埠市怀远县李某的房屋租赁纠纷的判决书已经生效,但看着自己的房子上挂着别人的锁,王某一脸无奈。
三年前,王某将一处房产租给李某做生意。孰料合同012年8月到期后,承租人李某以王某应补偿其装修费为由拒不交房,并将房门一锁 “闪人”。
拿到判决书后,王某立即于2013年1月8日上午到法院申请执行,当天下午案件便进入执行程序。
次日上午执行法官陈松就赶到李某家中找到李某,下达相关执行手续并晓理说法,中午与李某一起赶回法院,并当即通知军官王某与李某协商。
当日下午3时,双方协商达成执行和解协议后,陈松立即带领双方当事人到达争议房屋,进行物品清退及房屋交接。4时,测试完水电正常后,双方签署执行现场笔录,房屋交接完毕。至此,令军官王某纠结了小半年的烦恼在三十个小时内烟消云散。
蚌山法院的分段集约执行模式,使得王某房子迅速“完璧归赵”。去年以来,该院逐步健全执行联动、威慑、公开制度,构建分段集约执行工作机制,推动完善执行工作新格局。据悉,该院全年共受理执行案件375件,执结373件,标的额3898.68万元,当事人的利益得以及时维护。
除了妥善处理各类涉诉纠纷,蚌山法院还延伸审判职能,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同学们,今天我们就讲到这,好吗?”
“不好,还要听。”
“阿姨,你手机号多少啊?”
……
作为法制宣传日系列活动之一,12月1日,蚌埠市蚌山区法院将普法课堂搬进蚌埠市第二实验小学教室。一个个生动的案例、一次次温馨的互动,聂雪梅法官把校园周边安全、突发事件防范等法律常识蕴含在小故事里,“花朵”们听得津津有味,不时报以了阵阵热烈的掌声,下课了,几个意犹未尽的小朋友还围着法官要电话号码。
法官走出院门,为乡、街、学校和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协助他们解决法律难题,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借助报刊、电视、法院网站等多种平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普及法律知识。据悉,该院全年共组织法官走出法院宣传法制、接受群众法律咨询16次,在各级媒体发表法制宣传稿件912篇,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