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蚌山区法院车载法庭开到了一条胡同口,在胡同里开庭,现场审理了一起遗嘱继承纠纷案。
被继承人共有五个儿子,父母去世后,兄弟之间就父母的房屋继承问题发生争议.其中老三持母亲留给自己的遗嘱来法院诉讼,认为按母亲的遗愿,房子应当归自己所有。在庭前的审查过程中,几个儿子在法官面前都表示自己在父母生前是如何的孝顺,自己对父母的关心比其他兄弟都强,并称老三对父母并不好,与父母共同生活其目的就是为了这套房屋,老三所持遗嘱肯定是他骗着母亲写的。但老三却反驳说,因为其他几个弟兄对老的不问事,为了照顾老人,自己把单位分的房子都卖了,搬过来和老的一起住,对老人照顾的无微不至,因此母亲去世后才会把房子留给自己。老三同时向法院申请多名年愈七旬的老人作证人,并称这几位老人都是母亲生前老朋友和老邻居,谁对老的好,他们看的最清楚。
主审法官考虑到证人年纪偏大,到法院出庭作证有诸多不便,并且该案当事人多,证人多,而这些人又均在同一社区生活多年,如果把法庭开在社区里,一方面方便当事人,另一方面也可以在社区里进行普法教育。
经过与社区居委会主任的多次联系,最终将开庭地点定在了老人生前生活多年的小区里。庭审过程中,在生活多年的环境里,在共同相处多年的老邻居的目光的监督下,每个当事人、证人对自己的陈述都很谨慎,因为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一句假话都会招来旁听群众谴责的目光。
庭审结束,天近黄昏。所有参加庭审的人员,没有任何抱怨,旁听的群众也都若有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