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封普通的信,一个不愿出庭的9岁的女孩写给法庭的信,也正是这封信,警醒了她的父亲,使她的父亲明白自己对家庭、对女儿的亏欠。2013年5月,蚌山区法院对一起离婚案件进行了调解,原被告自愿和好。
“我同意爸爸妈妈离婚。我受够了他们长期在家争吵,他们影响了我的正常学习、生活。爸爸每次回家,家里就只剩下争吵,平时很少过问我的学习,也很少接送我。从小,都是妈妈带我,接送我上学、放学,生病带我去看医生,可是妈妈经常因为爸爸对我生气,我想以后和妈妈在一起,可我怕妈妈哪一天不要我了。爸爸还经常带一个阿姨回家来跟妈妈吵,我讨厌那个阿姨,我希望那个阿姨生出来的小孩和我一样没有爸爸的爱,天天看爸爸和她妈妈吵架,我以后不要爸爸管,等他老了我也不会管他。萱萱,2013年4月XX日。”
庭审中,法官艰难地念完了这封信,女孩的母亲早已泣不成声,女孩的父亲也收起了坚决离婚的面孔,惊讶和恐惧时不时交替出现在他的脸上,转而同意法官庭后组织调解。
小孩的父亲显然读懂了小孩的信,读懂了萱萱需要一个家,一个完整的家,需要的是父母完整的爱,他也读懂了自己是一个失败的教育者,读懂了自己教给小孩的不是爱,而是恨,这样有可能会毁了孩子将来的幸福。
于是,在法院的主持下,原告小张决定断绝与第三者的来往,决定回到原来家庭,决定与妻子和好,给萱萱一个温暖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