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全院要统一思想、深化认识,树立先进的审判管理理念;加强专门审判管理机构建设,整合管理职能,配强配精专门力量;完善审判管理机制建设,充分发挥各项职能作用;加强审判层级管理,强化各业务部门审判管理职能,形成管理合力;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大力推进信息化基础设施、配套装备建设和软件开发,全面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
一、工作任务
(一)完善专门审判管理机构组织建设
1、健全机构。院里成立审判管理办公室,与审判监督庭合署办公。
2、整合职能。审判管理办公室统一协调审判管理工作,职能包括:案件信息管理、审判流程管理、审判运行态势分析、案件质量评估、审判绩效管理、案件质量评查、司法统计、审判委员会事务等。
3、配齐人员。按照中院实施方案的要求,根据院里整体工作安排,调立案庭陈雷到审判监督庭,专门负责审判管理工作。
(二)完善审判管理工作机制
1、深化评查工作机制
要以专项评查为抓手,强化案件质量评查纠错功能。在全院开展“信访、抗诉、发回改判”三类案件评查,可按照每类案件10件的标准开展评查,数量不足上述标准的,应对该类案件全部评查,被上级法院抽查的案件可不再重复评查。评查工作可邀请执法监督员、资深检察官组成评查组,评查结果全院范围内进行实名通报。具体评查工作方案将另行印发。
该项工作在今年第三季度前全面完成。
要坚持评查纠错与发现先进相结合,强化评查工作的激励引导作用。要开展“精品案件、优秀裁判文书”评选活动,通过正向引导,激励广大干警争先创优,树立办案精品意识,鼓励法官多办案、办好案。
2、完善审判效率管理机制
出台加强审限管理的相关制度。明确重点审判环节的管理措施,强化长期未结案件的防控,促进提升审判工作效率。
要加强审判流程管理。要依托审判流程管理软件开展管理,各业务部门根据审判工作实际,从立案、审判、执行到结案,及时、准确录入流程各节点信息及裁判文书,确保实现网上对案件流程节点的监控。重点抓好立案、结案、审限调整、案卷移送等环节,相关权限可收归业务部门负责人或者归口审判管理部门,实现流程管理的规范化和信息化。审判管理部门对各业务部门流程管理情况定期组织检查,检查结果予以通报。要推广网上办案,案件实体信息录入纳入流程管理,诉讼文书、证据材料等同步进行电子扫描,实现案件电子卷宗随审判流程同步形成。
要加强均衡结案管理。各庭室对均衡结案应进行事前管理,根据收案规律和各种客观因素,制定书面办案计划,科学合理地确定月度、季度预期结案目标。同时,建立均衡结案分析机制。充分利用均衡结案的指标数据分析预判收结案态势,制定具体工作措施,及时调整审判资源和办案节奏,防止案件积压,在提升均衡结案度的同时,保持较高的年结案率。
要加大长期未结诉讼案件的防控和清理力度。建立对本院一年半以上未结案件季度通报督办制度。截至年底,以今年第一季度通报案件数量为标准,三年以上长期未结案件动态结案率要达到100%,一年半至三年未结案件季度动态结案率要达到90%,并纳入案件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及年度考核体系。
要加强对超审限和延长审限案件的管理。要对案件超审限以及延长审限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制定有效措施,杜绝案件超审限,避免随意延长审限。本院将定期通报各庭室超审限案件数、延长审限案件数和相关指标。
3、加大裁判文书上网力度
制定裁判文书上网相关工作制度,进一步规范裁判文书上网工作。使用裁判文书检索管理软件系统,文书所涉当事人的自然情况上传互联网前自动实现技术处理,保护当事人隐私,避免不良后果。进一步落实审判公开制度,加大法院审判、执行工作的透明度,及时有序做好裁判文书网上公布工作。裁判文书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当事人隐私、当事人一方或双方系未成年人、当事人申请不公布及其他不宜公开的情形外,所有裁判文书送达后均应及时在网上公布。
4、健全案件质量评估与审判绩效考核机制
健全案件质量评估通报机制。按月通报案件质量评估指标数据,按季分析本院案件质量整体情况,查找案件质量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对提升薄弱指标制定具体目标任务,将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各业务部门,提高审判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各业务部门要认真落实审判管理各项工作要求,确保目标任务得到实现。
强化评估结果应用。本院每季度对各庭室评估结果的排名进行通报,排名末位的庭室要在通报后15日内,向院里汇报整改落实具体措施。
加强案件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在本院业务部门和法官考评机制中的应用,完善对本院各业务部门及法官个人的绩效管理体系,并建立切实有效的结果转化制度,在选人用人、晋职晋级、评先评优、年度考核等方面充分体现。
要研究建立各审判业务条线评估体系。根据刑事、民事、行政、立案、审监、执行案件的特点,统一制定六大业务条线的质量评估体系,定期分析各类审判业务质效水平,分类查找薄弱环节,并将分析结果通报各业务条线分管院领导及各业务部门,促进加强各业务条线的专业对口指导,分类提升各业务条线质效水平。
5、加强案件信息管理
要加强案件基础信息管理,提高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及完整性。本院要对问题突出的各庭室采用现场指导、限期整改等手段,督促其在规定时间内实现审判信息录入的准确、及时和完整。截至第三季度,审判管理信息系统数据与司法统计数据误差率要小于0.5%,案件基础信息管理情况纳入年度考核。
建立数据核查机制。通过专项检查、分类抽查等方式,检查审判管理系统数据的真实性,以及与司法统计数据的一致性,确保案件信息数据真实、准确和完整。对虚报、瞒报、篡改指标数据,制定相应的惩处措施,并与年度考核挂钩。
6、完善层级管理机制
完善多元主体积极参与的层级管理机制,即以审判委员会、院领导为主体的宏观决策管理、以专门审判管理部门为主体的综合管理、以业务部门为主体的直接管理和以法官为主体的自我管理相结合,合理设定不同主体在审判流程管理、审判绩效管理、案件质量评查等方面的职责。
7、建立审判管理碰头会工作制度
院里按季度召集各庭室负责人召开会议,听取各庭室关于审判管理各项工作情况及审判管理“三化”年活动开展情况的汇报,并通报全院整体审判管理工作情况,分析研判本院审判工作薄弱环节以及提升审判质效的具体措施,安排近期工作,提出进一步做好审判管理工作的对策建议等。
二、方法步骤
1、学习动员(2013年6月中旬以前)。传达贯彻省高院、市中院会议精神,进行广泛深入的学习动员,全面统一思想认识,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细化目标任务,明确方法步骤和组织方式,安排好阶段性工作和完成时间节点。
2、全面实施(2013年6月下旬-12月)。全面开展审判管理“三化”年活动,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对有明确时间节点的任务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对未明确时间节点的任务要在12月底前全部完成。采取编发简报、专项检查、实地督导、专题会议等形式,加强对各庭室活动开展情况的督促指导,树立典型,推广经验,采取现场会等方式组织观摩交流。
3、检查总结(2014年1月)。要认真开展审判管理“三化”年活动的年度总结,实事求是地肯定成绩,全面查找问题和不足。本院将对各庭室活动完成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对活动开展情况及工作成效进行量化打分,评选出活动开展先进法院,召开总结表彰大会,通报结果并纳入年度考核。
三、工作要求
今年是开展审判管理“三化”年活动的开局之年,全院各庭室和广大干警要准确把握形势任务要求,充分认识开展审判管理“三化”年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准确把握组织实施要求,推进活动扎实开展,确保取得实效;要准确把握目标任务要求,围绕案件质量评估的工作重心,层层分解目标任务,把审判质量、效率和效果的各项要求落实到每个部门、每个岗位和每个责任人,形成上下同心、齐抓共管的合力,实现审判质效、队伍素质、司法公信力全面提升。